当前位置: 首页>留学相关>留学生不需要体检吗

留学生不需要体检吗

留学生 2024-01-18 06:34:38

留学生不需要体检吗?鬼谷子思维

2002年,一武汉女大学生被老师追问,是否和一黑人留学生发生过关系。她愤怒地否认了。但紧接着,她就得知这个人患有艾滋病。

这个女孩叫朱力亚,1982年9月出生于西安。

2002年9月,中专毕业的朱力亚,破格被保送到武汉某大学外语系读书。

那是9月的一天,一个名叫马浪的非洲留学生,正在学校附近的音像店和店员“争执不休”。

朱力亚正好路过这里,亲眼看到了一个黑人老外和店员争吵的一幕。

原来,马浪操着一口蹩脚的中文,而店员又只会说“hello、bye-bye”,一个简单的交流,两人掰扯半天也掰扯不清。

说起来,外语可是朱力亚的强项,热心的她怎能袖手旁观呢?于是,这场“争吵”立刻就化解了。

朱力亚的出手相救,让马浪对她顿生好感。刚来中国一个月,人生地不熟的马浪,觉得这是上天对他的眷顾。天赐良机,怎能错过?

随后,马浪对朱力亚展开了全方位的爱情轰炸。

慢慢地,随着两人交往的增多,朱力亚对眼前这个幽默、诚恳、见多识广的黑人小伙产生了好感。

次年3月,两人正式确立恋爱关系。“快乐,轻松,投入”,是朱力亚给这段感情定的调子。

11月份,朱力亚发现马浪肺病感染,咳嗽不止,她误以为是肺结核,也没有多想。

之后,马浪常常生病,每次都少不了朱力亚的照顾。

2004年4月2日,那是朱力亚和马浪度过的最后一个夜晚。他们是相爱的,她心甘情愿把她的一切都给他。

3日早上,马浪说他有点事儿要去一趟北京。让朱力亚倍感意外的是,那个昔日的恋人从此在她的生命中消失了!

紧接着,3号下午,马浪所在大学的外事部门负责老师约见了朱力亚,那个老师绕了好大的一个圈子,最后问她和马浪的关系发展到了哪一步了,有没有发生过性关系。

朱力亚有一种被窥探隐私的愤怒,于是,她撒谎了。

可是,当听到老师说马浪身患艾滋病、已经被遣返回国的时候,那一刻,朱力亚的世界突然崩塌了!

第二天,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出来了,朱力亚毫无悬念地被感染了。

她已经不记得那一天发生了什么,只记得那个斗大的红色的“+”在她的脑海里不断晃动——“难道我这辈子就这么完了吗?!我才22岁啊!”

泪水,在她年轻的脸庞无声地滑落!悔恨,也在她心里翻腾!她通过各种渠道的寻找马浪,但最终毫无无果。

朱力亚不得不接受事实,重新面对生活。

但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!

学校让她搬离了学生公寓,暂时安排她住在学校招待所,最后甚至被劝退。

学业无以为继,生命朝不保夕,自己又无颜面对父母,那一刻,朱力亚感到万念俱灰,只想一死了之。

一个偶然的机会,朱力亚来到河南上蔡县文楼村,这个当时远近闻名的“艾滋村”。

当她看到村民还在乐观地、顽强地生活时,朱力亚的内心大受震动——我才22岁,绝不能这么坐以待毙!她决定要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!

她想,大学生正处在情窦初开的年龄,荷尔蒙旺盛又缺乏性知识,对艾滋病的认识更是不足,这些都将他们置于了危险境地。

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,能让广大学子远离艾滋病,这远比自己在暗处躲躲藏藏更重要,也比自己一己的名声更重要!

想到这里,朱力亚在网上公开了她的身份和身患艾滋后的心路历程,以此来警示、教育那些对艾滋病一知半解的人们。

不仅如此,朱力亚还和志愿者们一道,走进大学校园,以亲身经历教育学生,传授艾滋病防治知识,受到大学生们的一致好评。

2006年1月,朱力亚的传记《艾滋女孩日记》出版成为国内唯一一个有勇气公开病情的女大学生。

著名性学家李银河看完这部作品后动情地说:“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日记,我是一口气而且是逐字逐句地看完的,这在我的读书史上绝对是一个例外。”

2009年7月14日,26岁的朱力亚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,给生命划上了句号。

朱力亚走了。有人说她“崇洋媚外、咎由自取”;有人说她“可怜、可悲、可叹”,她确实是一个自食恶果的女孩,但不能否认,她也是一个善良的女孩!

正如艺术家濮存昕说的那样:“她心地有善,品行有得,性情有爱,……她在细节上失误了,她的世界一下子黯然失色。”

“她用自己受苦的灵魂为人们竖起一块警示牌,告诉你这里有坑,请避开。……她不应该受到非礼的指责,她应该和我一样是一名预防艾滋病宣传员。”

这世界,朱力亚来过、爱过、挣扎过,最终她选择了勇敢。

朱力亚走了,她掀开自己的伤痕,给世人以警示,身后,给这个世界留下一抹暖色!朱力亚的善良、勇敢不应该被忘记!

如今,十四年过去了,中国艾滋病的发病率基本上处于可防可控的状态,这也是和无数艾滋病防治工作者的努力分不开的。

作者:若凌

编辑:池鸿

#头条创作挑战赛##社会#